B128—顾骏:“黑熊舒不舒服”并非问题关键

作者: 
顾骏
职务: 
文汇报记者

热度: 461

  卷入“活熊取胆汁存废”争议的各方,在立场上高度对立,观点各自不同。不少人以为,这场争议是“传统中国”与“当今世界”、“旧”与“新”的观念冲突,其实并不尽然  从活熊身上取胆汁的福建归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上市,激起舆论强烈反应;卷入“活熊取胆汁存废”争议的各方,在立场上高度对立,观点各自不同。不少人以为,这场争议是“传统中国”与“当今世界”、“旧”与“新”的观念冲突,其实并不尽然。

  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包括人与动物的关系,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立场和观点。一方面,在宏观上,有“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反对“竭泽而渔”等文化理念,在微观上则有“君子远庖厨”的要求、吃素的饮食传统,甚至还有“梅妻鹤子”的佳话;另一方面,又信奉“人定胜天”,时有无视自然规律乱干蛮干之举,更有甚者,“民以食为天”变异成了无所不吃、无所不用其极地吃,越是稀缺物越吃,越残忍的吃法吃得越尽兴。

  所以,有关“活熊取胆汁存废”之争,并不能简单地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今世界通行观念的冲突,这也是中国文化内部相互对立的两套观念和实践的对垒。

  不可克服的“伦理悖论”?  争议中有一个焦点,是“黑熊在被取胆汁的过程中是不是舒服”。放在“熊胆入药以治病救人”的前提下探讨这样一个颇有点小资情调的话题,好像迂阔得很:全球人口早已超过60亿,每天吃掉的动物难以计数,无论饲养还是屠宰,人类难道问过动物舒不舒服?哪个动物不愿意活得自由自在且顺乎自然地“终其天年”?但人不吃肉行吗?“君子远庖厨”不过是说“吃的人不杀、杀的人不吃”而已。

  当代西方环境伦理主张赋予一切生命体包括动物以平等的“伦理权利”,就像人类人人平等一样,这样的设想立意是高尚的,胸襟是开阔的,情怀是利他的,但其基本理论依据始终是成问题的。所谓“动物的平等伦理权利”,建立在生态平衡的概念之上,其推理逻辑是:每一物种都在地球生态系统中有其地位,起着相互平衡的作用,而物种是由个体组成的,所以,每一动物个体都有平等的伦理权利。

  如此论证看似严谨,实际上存在着不可克服的“伦理悖论”,因为在环环相扣的生态系统中,某个特定物种所履行的生态功能恰恰是或者给其他物种做食物,或者以其他物种为食物,所以物种的伦理权利应该建立在该物种的个体牺牲自己的基础之上。

  将物种与个体的这层关系放到生活场景中来认识,就是说动物的伦理权利只是物种层面的权利,而不是个体层面的权利,保护物种不等于保护该物种的每一个个体。相反,人吃鸡越多,鸡这一物种繁衍得越多。同样道理,支持活熊取胆汁的人士提出,“对一部分黑熊抽取胆汁,可以避免猎杀更多的野生黑熊;自从有了活熊取胆汁技术之后,野外黑熊种群增加,数量增多,所以此举客观上保护了黑熊物种。”对此说法,倒也不能完全斥之为狡辩。

  不能“抽象肯定,具体否定”

  然而问题在于,站在环境伦理的立场上,即使动物个体“应该为种群作出牺牲”,也仍然享有自己的伦理权利。首先,在乱杀滥捕的情况下,个体的牺牲并不能换取种群的生存,此时,该物种中剩下的任一个体的生存都具有生态意义上的伦理地位,否则,动物伦理就变成了对生态重要性的“抽象肯定,具体否定”,保护生态也便名存实亡了。在中国,如有人猎杀大熊猫等国家法定的保护动物,要处以刑罚,相关法条的伦理依据就在于此;在此情形下,有人无论以救急、救穷,还是救命为理由自辩,都不可能得到法院和公众的同情。

  其次,在动物为其生态功能,比如供人食用、制作裘皮或者入药治病而牺牲的时候,个体的伦理权利表现为不应遭受无谓甚或无度的痛苦。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有一些刻意追求感官刺激、不顾动物痛苦的内容,如“鱼炸熟了,嘴还在动”和“活割驴肉”、“活吃猴脑”之类,这些都属于严重侵犯动物伦理权利的行为——因为如此吃法与获取营养这一生物学的必要性完全不相干,纯粹为了满足某些个人以残害动物取乐的变态心理。现在,这类“菜肴”在素来好吃的国人中日见式微,说明尽管眼下支持活熊取胆汁的人还为数不少,但一些基本的动物伦理观念确已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越来越多的国人,这无疑是中国社会与民族心智进步的表现。

  首先要问“熊胆是否救命药”

  如果我们认可这两项动物伦理,那么对于活熊取胆汁,首先就要追究取胆汁的必要性,追究“熊胆入药可治病救人”的说法是否符合事实:熊胆到底是用作“救命药”,还是一般的中药辅助成分,还是所谓的保健品,甚至只是物以稀为贵的“送礼佳品”?现在将其笼而统之地说成“药用”,含糊其辞地称为“救命药”,而拿不出过硬的临床证据,就理所当然要被质疑、被要求放弃。其次必须回答,黑熊在被取胆汁的过程中所遭受的痛苦,同人类由熊胆汁所获的利益,两者的“性价比”是否合理?是否疗效其实有限,甚至可用可不用,却把黑熊折腾得痛苦不堪?

  现在争议双方纠缠于“黑熊舒不舒服”,照我看来并未抓到关键。最近归真堂邀请人们参观取胆汁的过程,自证“熊没有不舒服”,而与此同时一些人坚称“熊肯定不舒服”,这样的争议其实只有在搞清“熊胆入药是否必要”之后才有意义。不过,这也表明国人已从动物伦理的必要性要求,进步到了合理性要求:即便熊胆确有疗效、不可替代,但如果黑熊在取胆汁的过程中非常痛苦,此事就有必要认真审视、重新思考。  

  以此而言,这场“黑熊舒不舒服”的争论仍有着建设性意义。




来源:http://news.qq.com/a/20120227/000864_1.htm

分类: 
报刊类

添加新评论

大赛指南

  • 主办单位
  • --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科技传播与普及研究中心
  •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
  • 承办单位
  • --安徽天方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 --动保网
  • --中国企业摄影家联盟

  • 亚洲动物基金
  • 北京市法学会公益法研究会
  • 中国动保记者沙龙
  • 中国青年动物保护联盟

  • 中国文联《神州艺术》杂志
  • 中国张家界当代中国画创作研究院
  • 中国禅茶协会
  • 上善文化教育学会
  • 正威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 宜信卓越财富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央企大客户事业部
  • 东巴视觉艺术研究中心

  • 中国新闻社
  • 中国网络电视台(央视网)专题频道
  • 中华读书报
  • 人民网
  • 中国网
  • 新浪网
  • 腾讯网
  • 光明网
  • 经济网
  • 凤凰网
  • 大公网

  • 2015年11月1日前,凡在具有全国统一刊号的报纸、刊物,或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的、具有登载新闻业务资质的新闻网站,知名动物保护组织门户网站上正式发表的新闻作品,均可参评。
  • 参评作品如侵犯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商标权等,评选工作委员会有权取消其参赛资格,法律问题由参评者自行解决并承担责任。

  • 作品征集从2015年6月22日起,截稿时间为2015年11月30日(以收到作品时间为准)。
  • 评选采取征集与展播相结合、单位统一组织和个人自由来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参评作品边征集边在相关网站进行展示
  • 参评作品可刻录光盘邮寄到组委会,也可发送到评选工作委员会征稿电子信箱。
  • 参评作品可以是电子版原稿、媒体刊载的截图、报刊复印件等。

评选截止

作品征集

作品征集从2015年6月22日起,
截稿时间为2015年11月30日
(以收到作品时间为准)

关于我们

首届“天方杯”动物保护新闻奖.
宣传爱护动物的普世价值观,展示新闻舆论战线关注动保议题、提升动保理念、实践动保行动的报道成果

联系我们

动保新闻奖评委会:

  • 3207756167@qq.com 
  • 联系人:汪佳其(微信:wjq1117)
  • 手机:13465871613
  • 地址:山东青岛黄岛区灵山湾路247号203室

请在电子邮件题目或邮件信封上注明“参评动保新闻奖”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