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2月20日消息(记者满朝旭)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上周“活熊取胆”事件再一次被推到了公众视线内,中国中药协会召开媒体沟通会,公开表示熊胆制品不可替代,即便人工熊胆研究成功,和天然熊胆在临床上仍然会有差异,而就在昨天,人工熊胆课题研究小组负责人则公开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天然熊胆是不是真的不可替代?
专家:人工熊胆完全可取代天然熊胆
活熊取胆是指将黑熊圈养在专门为获取黑熊胆汁而建立的养熊场内,在其腹部实施造瘘手术,使其胆囊与腹部开放的瘘管相连,以便抽取胆汁。而早在1983年人工熊胆的研究就已经立项,沈阳药科大学原副校长人工熊胆课题研究小组负责人姜琦认为人工熊胆完全可以替代天然熊胆,并且比“活熊取胆”取出来的胆汁质量要好。
姜琦:我们研发实验的设计依据是模拟优质的天然熊胆,我们开始研究的起点就是高的,优质的天然熊胆中有效成分牛磺熊去氧胆酸钠的含量,国家规定要在35%以上,而劣质的熊胆中牛磺熊去氧胆酸钠的含量在25%以下。我们研制的人工熊胆中有效成分就是牛磺熊去氧胆酸钠含量和优质天然熊胆基本一致。而引流熊胆,引流熊的胆汁是在肝肠循环中不足,有的是圈在一个狭小的笼子里边,限制在一定的很小的范围里活动,加上长期引流使引流口发生了生理变化,有的发生病变,所以它质量是不稳定的。
高益民:熊胆功效被夸大 很多人不宜食用熊胆
自古以来,熊胆因其难以获得而显得名贵,活熊取胆曾经在韩国、越南等国短暂存在。我国目前是唯一可以合法从事活熊取胆的国家。不过早在1993年,当时的国家林业部就发布《紧急通知》,正式停止颁发新的养熊场许可证。国家新药审批委员会第1、2、3届委员高益民告诉记者,中药替代品的研制,熊胆不是第一个,同时,他认为现在熊胆的功效已经被夸大,很多人其实不宜食用熊胆。
高益民:第一个是水牛角代替犀牛角,第二个是人工虎骨代替虎骨,因为虎也是濒危动物,第三个是人工牛黄代替牛黄,再有一个就是人工麝香,我们有科学的根据证明,人工制配的稀缺的、名贵的中药,完全可以取代含有这种成份的中成药。
我也提醒,凡是含有熊胆的这种中成药,对于湿热症者可以吃,但是对于脾虚和虚寒的病人是禁用的,因为他吃完以后恶心不想吃饭,腹泻非常明显。所以,不允许任何单位或者是一种宣传广告过多的夸大它的疗效。
人工熊胆为什么到现在不能获批上市呢?姜琦讲述了介绍了这个项目的研究过程和目前的进展。
姜琦:人工熊胆与天然熊胆按1:1等量替代,我们观察了75例,选择的病种有小儿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急性结膜炎和痔疮,结果都表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未发现毒副作用。
人工熊胆从1983年8月立题到1989年8月完成实验室研究,动物实验和仪器临床,人工熊胆的二期临床实验是新药开发的最后一步,从1996年10月到1991年10月、11月临床实验完成。但是到1992年的4月1号,卫生部领导对我们研发课题组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考虑到熊胆将来要打入国际市场的需要,所以要求我们在扩大几个病种,补做临床。
到2005年8月10号,国家药审中心下达第二次补充资料通知,这个通知的要求我们再进一步补充名目方面的治疗,再进一步补充资料同时的要求于2007年9月23号全部完成上报至国家药品审批中心,至此我们完成了批产权的全部工作,现在等待国家批准。